康养圈

Hi, 请登录

《老人·老房·老城 新生》 城市更新之“养老洞见”主题沙龙第一期——城市更新中的居家养老市场庞大资源整合体系的落地与复盘

2021年7月27日,《老人·老房·老城 新生》 城市更新之【养老洞见】主题沙龙在施家胡同的大家客厅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全经联易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知学学院康养研究院、大栅栏街道银鹤零距离统筹调度中心联合主办,并得到了大栅栏街道办事处、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养老产业委会的大力支持。

a354b2929d115f344a4cd7ae98ecfaf3_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老人·老房·老城 新生》沙龙现场


大栅栏指挥部、大栅栏街道等相关领导,养老企业、物业公司等相关专家共四十余人出席了本次沙龙。领导及专家从城市更新这一宏大主题出发,各抒己见,以深刻的行业洞见,引动一场思维风暴。


陈玉琢


民政部养老服务专家库成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理事、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理事、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养老产业委会会会长


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及养老产业发展方向:


2050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87亿人,占总人口34.99%。中国养老产业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9-2019是1.0时代——规模化,快速发展;2020-2035是2.0时代——专业化,稳步发展;2036-2050是3.0时代——品牌化,创新发展。2020年可谓中国养老产业开启盈利元年,而养老也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可以预见的2.0时代,随着50、60、70年出生的低龄老年人出现,越来越多的优质养老客群将浮现出来,中国养老行业供需两侧将同步迎来一场宏大的改革。


李文捷


全经联易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


城市更新”智慧健康社区”是大势所趋:


我国约有84%的老人居住在二十年的住宅中,城市更新的受众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老人。社区开发·老旧小区综合治理有三个痛点:“以人为本” 进行深度供给侧改革、“医康养+社商服”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创新升级智慧化物业管理。未来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必将落脚于“造智慧健康社区”,包含六个层面: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新,生活上的便利服务更新,医养结合的社区机构体系构架,适老化的宜居环境打造,信息化的互联互通,以及社区的共治共享。城市更新对于政府、居民、企业来说这一定是一场三赢的城市运动。


宋苗


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规划设计部负责人

大栅栏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思考:


大栅栏投资公司深耕大栅栏片区18年,在城市更新领域先后经历了3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如今的大栅栏已经从有机更新试点探索进入系统的城市更新服务实践阶段。以老城复兴为使命,搭建起由街道、社区,学术平台、技术平台和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三驾马车领跑的城市更新平台。在老年友好型社区探索中,更是打造出适老化改造试点院:茶儿12号适老宜居共享院、取灯12号等代表作品。未来将进一步深入社区的精细化研究,期望在慢行友好、服务友好、全龄友好、共享共生等方向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社区。


马乃篪


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大栅栏街道银鹤零距离统筹调度中心主任


区域统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之银鹤模式:


大栅栏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共19396人,占地区总人口的34.6%,人均住房面积不到10平米。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栅栏区域推出了涵盖共享仓储房,共享洗衣房,共享淋浴间等的茶儿胡同12号院,这里不仅“腾挪”出更多生活空间,也给老人带来了便利。从服务端来看,大栅栏街道推出了1512+养老服务体系,线下以“1+9+N”联动工作机制开展,线上则通过“银鹤零距离”这一智慧化养老服务品牌,以“互联网+”的各种工具,打通服务流程。所谓空间先行,服务填充,在老龄友好社区的打造中离不开这两手准备。



刘岩萍


知学学院康养研究院院长


社区居家养老的落地与实施——从经营的角度出发,系统化整合资源:


老人的需求可以被细分为五类:社交需求,心理需求,生活需求,健康需求,安全需求。每一个需求背后又是一套产业整合体系,通过对老人需求的精准把握,到运营服务的实质性输出,再到运营企业的生存,发展,我们可以看见的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的资源整合过程。作为企业端,需要结合地缘特征,通过财务分析、业务诊断、能力培养三个角度,不断打磨运营方的整合力、执行力,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