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圈

Hi, 请登录

开启“银发友好”新时代

ImageFetcher (1).jpg

新闻“汇”客厅直播现场(点击查看直播回放)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适老化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如何做好适老化改造,满足老年人需求,从而开启“银发友好”新时代?本报特别邀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适老建筑实验室主任、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老年与儿童宜居环境研究所所长王羽,带领我们探寻适老化改造中的密码。

聚焦“适老”助力健康老龄化

中国建设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挑战?适老化改造应当满足老年人的哪些需求?

王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高达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2亿左右,占比将超过30%。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其实,不光是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民生越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越优良,人们的健康状况就越好,生命周期就越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突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不可避免也不可扭转。

健康老龄化,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径。其中的核心是让老年人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一个好的状态。做好适老化改造,围绕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城市、社区,乃至家中进行规划设计,然后开展建设,让老年人有地方去进行锻炼、开展社交,是推进健康老龄化的关键举措。

以前我们经常提“养老”这个词,但现在更多提的是“适老”。转变的背后是我们意识到需要满足老年人独立自主生活的需求。简单来说,“适老化”就是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帮助老年人尽可能安全舒适、有自尊地生活。

如今,老年人普遍希望拥有更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幸福指数。“居住的人老、居住的房子老”双老问题突出是各地推进适老化改造的直接原因。老年人机能衰退、视觉衰退、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典型疾病等因素,使得原本熟悉的家变得越来越不适老,这些客观变化对老年人原来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有着强烈的需求。我采访了很多老年人,他们都希望能够对自己的家里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时在社区里增加更多的适老化设施。还有一些出行困难的老人,特别期盼加装电梯。他们希望出门更加便捷,以便能够参与更多的社区活动,让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中国建设报:从当前城市的规划设计和配套设施来看,您觉得哪方面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在设计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又有哪些新方向?

王羽:住宅、社区、城市,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承载着不同的角色。

住宅必须要保证好老年人的安全,让他们能够顺畅、舒适地生活。要做好防滑地板、无障碍扶手等一系列适老化设施的规划设计;还要优化家庭空间,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与家人交流互动,促进代际融合。社区是老年人近距离社交非常好的场所。很多老年人由于身体能力弱化,走不了很远,社区便成为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要针对老年人衣食住行康养乐等各方面的需求,进行适老化、无障碍改造,提升景观环境,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的交流场所,让社区成为保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个基本单元。这不仅涉及规划指标、建设方式、设计标准的改变,还包括后期一系列管理模式上的调整。而城市所承载的责任则是让老年人在享受独立自主生活的同时,可以发挥出更多的力量。

适老化设计最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老年人身体状态与心理状态的变化。身体层面上,只有切实地了解老年人的眼睛、耳朵、骨骼等是怎样衰退的、发生了哪些变化,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适老化设计,运用产品来弥补老年人身体功能上的衰退。心理层面上,老年人从社会生产过程中退出以后,很容易产生孤独感。适老化设计就是要消除边界障碍,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

“康复景观”(TherapeuticLandscapes)一词在国外流行已久,如今国内也越来越重视这一概念。康复景观是通过植物元素,让老年人通过五感与自然进行交流。植物不仅要容易生长、养护,还要对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产生益处。这需要大量的实验积累数据、进行验证,才能筛选出最适合的植物品种。我现在就在研究我国不同的地方适合种植怎样的康复景观。

精准实验 “改”到老年人心坎上

中国建设报:您所在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适老建筑实验室,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王羽:适老建筑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6月,是服务于老年人、进行适老建筑设计的人体工学实验室。我们的工作主要围绕适老建筑空间参数实验、适老建筑光环境实验、环境心理研究等方面开展。同时,我们也在做科普工作,希望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适老化相关知识,关爱老年人。

老年人体工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前一段时间,我们对老年人的走路姿态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老年人会出现各不相同的异常步态。通过询问医学领域专家,我们得知,异常步态的背后往往对应了多种疾病。而且随着疾病发展,老年人的步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研究好老年人体工学,才能把适老化改造做到老年人的心坎上。就拿无障碍扶手来说,如果安装的位置不对,就会增加前倾,或者后仰的风险,引出更多的安全隐患。如何找到合适的安装位置?运用好老年人体工学是其中的关键。例如,为一个膝关节有病痛的老年人安装无障碍扶手,要考量其坐下和站起时的姿态和需求。一方面,要让老年人在坐下时上肢能够更好地发力,另一方面,还要确保站起时,能够更好地站稳。

老年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难。这些困难要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多。例如,容易忘记带钥匙、难以使用智能化设备;易被噪音影响,容易产生孤独、低落等情绪;容易跌倒,容易忘记关火、关燃气,容易被家具磕碰。除此之外,还会在照护孙辈、配偶和父辈老人中,遇到困难。这些困难让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有着更加明确的要求。这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近些年,智能家居和社区服务的兴起,便反映出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和服务的需求增长。这要求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必须更加人性化,以适应老年人多样化的生活模式。

中国建设报:在适老化改造中,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区别?实验室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王羽:在经济发展状况与人口结构上,各地存在着较大差异。南北方有不同的气候条件,老年人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城市有不同的适老化改造重点,必须要因城施策、立足实际,针对不同的客观基础条件,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对于人口老龄化率特别高的城市,要补齐基础设施,更加积极地开展居家、社区的适老化改造。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研究出更加成熟的改造技术,帮助各地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一些积极改变。去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编制《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指导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城市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供了系统、可行的改造方案和技术路径。其中便包含不少适老建筑实验室已经验证过并且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

紧跟需求 打造适老好房子

中国建设报:目前,社会大众对适老化改造的认知如何?适老化改造面临哪些困难?

王羽:大家对于老年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适老化改造完成以后能够带来哪些改变等问题,不是特别清楚。目前,还是要更多地开展科普工作。不仅要对老年人、青年人进行科普,还要对孩子进行科普。我们希望,孩子们从小便能认识到生命衰老的过程,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会在多年后带来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进而让他们自发地关爱身体,好好吃饭、好好锻炼身体,拥有强壮的体魄。

现阶段,适老化改造入户面临着一些阻力。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急剧加速的同时,面临着提供养老服务的资金和人力从何而来的现实问题。新时代我国养老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是在推进适老化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另一原因是目前的产品没有特别精准地抓到老年人的痛点需求。一方面,要健全相关产业。另一方面,则是要更加精准地研发产品。

老年人腿脚不利索,出行怎么办?老年人独居,身体不舒服了怎样才能确保不出问题?想出去疗养,到什么地方既安全又舒适?这些都需要通过开展适老化改造给予有效回应。适老化改造涉及建筑改造、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家装硬件、辅具设施、智能产品等多个领域,需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起来。在适老化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以前更多地是就产品说产品,现在则是围绕老年人的生活去做产品。其实,无论是开展适老化改造,还是研发适老化产品,都应当成体系,能够丝滑地融入老年人的生活。

同时,适老化改造过程中会产生对助老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为产业发展和更新注入新的活力,进而提升社会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中国建设报:如何打造适老好房子、做好居家适老化改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

王羽:我们希望通过运用“空间精细化、环境健康化、服务精准化、建设低碳化、运行智慧化、产品系统化”理念,打造满足老年人生活起居、健康促进、康复疗愈等不同需求的适老好房子。建设低碳化是我们工作中始终谨记的一个原则。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替代性措施低成本的让很多项目实现了同样的改造效果。

打造适老好房子,必须要以人民为中心。人们的需求是会变化的。现今,我们处于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紧密跟踪了解老年人在心理生理上的转变与特点,进而才能做好适老化设计。从这个角度来说,打造适老好房子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作。

居家适老化改造应根据不同老年人的身体状态与生活需求,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精细化的环境改善,避免因扶手设置位置和高度不合理、坡道坡度陡峭等现象造成的安全隐患。需要建筑设计、辅助技术、智能技术等跨学科领域协同发展,为不同身体状态、不同经济水平的老年人家庭,定制便捷、精准、匹配的适老化设计服务,形成多样化、差异化的适老宜居环境建设方案。

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有很多类别。其中,生活辅助类产品,能够很好地适应老年人身体特征,为其完成日常生活行为提供必要辅助;生活照护类产品,可以让照护者更加便捷、舒心地照顾老年人,满足老年人移位辅助、卫生护理、助浴助餐、医疗护理等生活照护需求;智能家居类产品,涉及人体体征与行为监测、环境状况监测、家居设备自动控制等,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安全与舒适。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