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圈

Hi, 请登录

海淀区高位协调 科技助力 推动2024年老龄工作再上新台阶

适老化改造  养老 老龄
多家单位在养老融智计划启动仪式上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北京老年啄木鸟志愿监督队在学院路街道石油大院社区建立前哨站
区人力社保局“海保微沙龙”为社区老年人宣讲社保政策
举办银发经济大讲堂系列活动
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技助老志愿服务
建设智慧出行暖心车站
首批“海淀食堂”建成营业——华光商厦店
紫竹院街道建成全市首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中关村街道打造首个银龄守护驿站
举办全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
老年人享受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
老年人在养老助餐联盟启动仪式上品尝美食
区法院“人和海淀”普法宣讲团为社区老年人进行宣讲
2024年12月24日,由海淀区民政局牵头组织的全区老龄工作联席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老龄工作联席会70家成员单位参会。此次会议既是机构改革后全市召开的首次区县级老龄工作联席会议,更为我区全体老龄工作者赋能,指明了2025年为老服务工作思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初步形成了老龄工作合力。
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给我区老龄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和新的机遇。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民政局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效的工作作风,迎难而上,与各成员单位一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老龄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具有首都特色、海淀品质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初步开创了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落实老龄决策部署更有力 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完善
据统计,我区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呈现规模大、增速快等特点。我区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67.1万,人口规模全市第二,占比由2019年的17.51%增长至21.47%,并以每年2.6-3.6万人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还同时交织叠加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等人口发展问题。全区80周岁及以上户籍高龄老年人12.3万,占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比重19.5%,高龄化率近五年居全市第一;低保、低收入、重度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3.6万,占比5.4%;0-14岁常住少儿人口37.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同时,我区劳动年龄人口丰富,数量和占比均在全市具有比较优势。此外,我区老年人口中60-69岁低龄老年人占比过半,活力老人数量众多,健康状况、人口素质普遍较高,可挖掘的“银发力量”资源丰富,老年社会参与潜力较大。
区委区政府将老龄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重要民生实事和重点绩效任务。区委书记、区长多次对“老老人”服务保障、养老助餐、区域养老中心建设、海淀食堂等工作进行专题调度。各单位多措并举,将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区情教育纳入各级学习培训,协同推进老龄事业产业同步发展,持续推动全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与此同时,区政府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成立老龄工作联席会,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工作规则,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形成跨部门工作合力。
在老年社会保险方面,在确保各类社保待遇、遗属及离休干部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健康发展。聚焦个人养老金高频问题、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换发等政策热点,强化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老年医疗保险方面,全区退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1.5万人、老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7万人。积极推进全区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码应用、院内移动支付、线上个人账户购药和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工作。辖区339家定点医疗机构、185家定点药店开通异地实时结算服务,271家医疗机构开通异地门诊慢特病实时结算服务,全面提升异地老年患者在京就医的便捷性和获得感。老年社会福利方面,年内累计发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津贴186.8万人次;困境家庭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贴1676人次;救助低保老年人家庭1073户,其中老年人1130人;城乡特困供养老年人224人;低收入老年人家庭54户,其中老年人64人;临时救助老年人家庭126户。将老年人家庭列为公租房优先配租对象,新增保障老龄家庭678户。
养老服务体系更丰富 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健全
2024年,我区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与财政保障,编制了《海淀区2024-2035年养老服务专项规划》,出台了居家照护、养老助餐、养老人才建设等多项配套细则,形成海淀特色“1+N”政策体系。区财政投入资金支持养老保险、养老设施建设、困境家庭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护理员培训、家庭适老化改造等为老服务,惠及老年人50余万。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区养老指导中心+街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三级服务网络,建成全市首家街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年内16家通过验收。建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60家、养老机构62家、床位11205张。北部地区规划养老地块6处陆续启动建设。北康养、泰康、保利和熹会、远洋椿萱茂等连锁养老品牌落户。持续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家庭照护床位政策,提高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3.8万高龄、失能老年人按需享受家床服务,较去年增加3713人,累计提供服务233.2万人次。创新推出“承诺制”养老助餐服务模式,支持社会餐饮企业广泛参与助餐服务,建成养老餐点247家,服务覆盖率100%,累计服务老年人500万人次。推动助餐服务“全龄全时”拓展,打造“海淀食堂”服务品牌,全年建成30家。强化养老服务监管,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部门属地相协同的养老服务监管模式,全面执行养老服务合同网签和预付费资金监管,实现家庭照护床位全流程闭环管理,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服务安全、资金安全全面兜住底线。
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发展路径,养老机构通过设置医务室、引入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辟绿色通道等模式,实现100%具备医疗服务条件。支持老年医院、中关村医院等探索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安装“一键式”智能服务终端4.8万余户。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全区87家医疗机构被评为“北京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50家社区卫生中心全部通过北京市社区老年健康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验收。鼓励社区卫生机构开设以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为主的社区病房,率先启动公立医疗机构安宁疗护自主定价收费模式试点。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做实老年人家医签约服务,做细老年健康规范化管理、失能失智老年人健康服务、老年口腔健康促进行动等项目,开展社区家医巡诊工作室、老年多学科诊疗模式、老年综合评估中心和巡诊服务等。区域内形成从宣传、评估、转诊、干预到家属支持、定期随访的全流程老年认知障碍防治服务网络。我区获评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市(县、区)”,学院路街道优护万家养老照料中心(二里庄社区卫生服务站)被命名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更深入 科技赋能智慧养老更全面
落实社会敬老优待服务政策,为老年人游览公园提供优惠优待服务,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内容。为已建公园增加适老设施,将无障碍设施、适老建设设施和场地纳入新建公园审批规定项,加大老年人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72个、完工78个;新开工老楼加装电梯280部、完工202部。在学院路街道石油大院社区等启动养老社区试点。持续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累计为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9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家庭、享受家床服务的重度失能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2.36万户。开展促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消费工作,做好补贴审核发放;做好老年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和辅助器具购买补贴工作,全年共改造498户,申请辅具补贴4301件。同时,持续做好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组织全区29个街镇开展“适老化进社区”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大力营造孝老敬老社会氛围,举办“敬老月”系列活动,2024年全区共命名59名“孝顺之星”,获评北京市“孝顺榜样”和“孝顺之星”各1名;持续开展寻找“海淀最美家庭”活动,打造海淀最美家庭品牌。
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工作上,我区依托中关村创新学院开展老年学历教学,开展文明市民艺术节、学习周等活动;深入开展老年人互助志愿活动,培育300余支扎根社区的“老伙伴服务队”,形成万寿路街道“360社区养老互助社”、学院路街道“萤火虫养老互助社”等服务品牌;“红色回响”老干部宣讲团、老党员先锋队等老年志愿服务组织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开展“二十大”精神等宣讲活动上千场;结合工作实际与区域特色建立“五老”工作室,为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发挥余热提供了平台支撑、场地支持;组织带动巾帼志愿者、志愿家庭以“助老护童”为目标,重点打造“海友她”巾帼志愿四季行动项目;依托“京彩时光”志愿服务平台,全区174家养老服务机构注册并发起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推动“银龄行动”志愿服务走深走实,据统计,我区在“志愿北京”平台登记注册的老年志愿者达9万余名。
我区还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用科技助力老龄工作发展,积极建设统一智慧养老平台。以入选民政部、国家数据局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建设试点区为契机,推动实现养老服务全要素记录、全数据互动、全流程监管、全口径分析,搭建基于大数据应用和老年人精准画像的个性化养老服务场景。推广智能助老产品。鼓励开发智能养老产品,推广使用防走失智能手环、智能床垫、跌倒监测、紧急呼救、行程定位等科技产品,建设80个智慧出行暖心车站。启动海淀区养老服务融智计划,京东健康、理工雷科、东升智联、鹰瞳科技等多家科技企业与区民政局、学院路街道、紫竹院街道及多家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助力科技产品在养老领域落地。探索AI+养老应用场景。结合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建设,在学院路街道石油大院社区、花园路街道北航社区、中关村街道黄庄社区开展智能养老社区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应用。
下一步,海淀区各部门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贯彻“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进一步聚焦“老老人”服务保障问题、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同发展、养老服务与健康服务一体推进、老龄事业与产业全面协同、老年人权益保障和社会参与进一步提升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打造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善社会和有爱家庭“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生态,努力提升老龄工作发展水平。 (记者 景天)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