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圈

Hi, 请登录

“中国养老事业的春天来了”

美联社11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人口老龄化推动“银发经济”繁荣,但利润有待观察 每周三,张志丽(音)都要坐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去一个教育中心。在那里,她和其他退休人员一起学习演奏非洲鼓(如图)。71岁的张女士在北京的“老年大学”找到了快乐和新朋友。除了学习非洲鼓,这位前小学教师还参加了社交舞课程,本学期她花了大约2000元学习这两门课程。看到自己在舞蹈课上昂首挺胸,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f4d80e16345a06c6d0191f0def6455f2_b79679ba6ee14ad0aea7a4233dea3aad.jpeg

许多中国老年人不再选择传统的养老院,这推动了老年大学、家庭护理服务和老年人社区的蓬勃发展。尽管一些提供商目前难以盈利,但他们坚持了下来,因为看到了这个不断增长的市场的前景。
中国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推动了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和产品的增长,中国称之为“银发经济”。中国官方媒体表示,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从目前的约7万亿元人民币增至约30万亿元,在经济中的比重将从约6%提高到10%左右。
刘秀琴(音)看到了满足这些需求的商机。她投资了80多万元人民币在北京开办了一所老年学校。学校每学期每门课程的学费约为1000元人民币。课外,她的团队会组织聚会,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刘女士预计再过一年就能实现收支平衡,她做好了等待的准备。她对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一代人更重视生活质量和健康。“这不是为了赚快钱,”她说:“这需要坚持。”
吴文静(音)是重庆一家医疗公司家庭护理部门的负责人。她的公司雇用了70名员工,他们以护理员、康复治疗师的身份上门服务。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吴希望在5年内实现收支平衡,并对政府发展老年经济的努力感到高兴。她说:“中国养老事业的春天来了。”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加里表示,中国的银发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这里有前景,但似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