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圈

Hi, 请登录

《养老洞见》走进水利部老年大学

8月12日,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年宜居养生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新媒体《养老洞见》主持人李文捷、边静来到水利部老年大学,对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水利部老年大学原副校长凌先有进行了访谈

0d812a48a14dd52f31fa6d399981b7ce__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3%2F0816%2Fc251ce9fj00rzgg7v000lc0007o00a0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jpg

李文捷:直播间的朋友们欢迎大家收看《养老洞见》系列栏目第40期走进水利部老年大学,本期栏目请到了凌先有,凌局作为本期重量级嘉宾,凌局您退休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都在做什么?

凌先有:我退休后的生活主要在四个方面努力践行:

一是追求健康。退休之后,健康第一。在职时大家都在比谁职务高、职称高、工资高,退休后,追求健康、快乐、长寿。因此,我退休后一直坚持体育锻炼。每天下午5点到7点都要打乒乓球,并且每天上下班坚持走路,睡觉前和早上醒来要进行腹部和全身穴位按摩。通过三种方式保持自己的健康、保持自己的活力,根据自己的养生经验和中西医知识,编写养生保健诗歌集《跟着节气过好健康生活》,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向老同志分享自己的养生知识和经验。

二是追求知识。作为一个退休人员,要活到老学到老,在知识方面我坚持做两点。第一点读书看报,现在我订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老年报》《商洛报》,以及《诗刊》等多种杂志,每天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来读书看报,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第二点坚持听书,每天睡觉前和起床时一边按摩一边听书,每天一边走路一边听书,这几年坚持下来听了几百部中外名著以及中外经典,对我来说收获很大。

三是追求艺术。我现在担任着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职责是组织推动水利行业文学艺术繁荣与发展。除了组织推动水利行业的文学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外,我自己也带头创作。今年以来,我就写了《殊功长载河湖厚德永垂江海——纪念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诞辰100周年》《张全景老部长的水利情怀》等散文,创作了《兰溪纪行》《盱眙纪行》《河南纪行》《沧州纪行》《引汉济渭工程纪行》《滇中引水工程巡礼》等系列诗歌,以及《一部挖掘新中国治淮历史的力作——读陶珊长篇报告文学<铸梦长淮下>》《以情感的方式审视城市与乡村——读徐春林长篇小说<耳朵>》《生命在创作中闪光——读张占君的<在水一方>》《素心如兰——评丹萍的水墨画》《在诗情画意中演绎水文化——读陈静<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诗意江南活力浙江”>》等文学文艺评论,尽力扶持文学艺术人才。

四是追求奉献。我现在担任着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干部在线教育特聘教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之声节目的特约嘉宾,以及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专家、水利部政策研究项目专家。近年来已为30多个部委和单位授课。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十多个单位讲的党课全是义务讲课,几个单位开好了课酬单让我签字,我坚决不签,我认为讲党课是不能要报酬的。今年6月初应云南迪庆市委邀请,为他们的“迪庆大讲堂”讲课,也是义务的。我志愿将自己的所学、知识、经验分享奉献给大家,向老年朋友传递文化、传递健康、传递快乐。

此外,我担任老干部局长时间长了,养成了帮助老人的习惯,凡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总是习惯性地上前帮扶。在公交车上,凡是看见提着买菜车的老人、扛着重物的民工,我都要帮助他们提上车、再帮他们提下车。上个月有一位83岁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在牛街车站迷路,我护送她倒了两次车,将她送到要去的地方。我觉得退休后时间不是那么紧了,要尽心尽力多做好事、善事,在为社会、为他人奉献中愉悦自己。

边静:您讲的这四点太好了,作为一位长者,您从健康、知识、艺术以及奉献的层面,让我们了解到了您退休的生活。作为老年大学的一名推动者,您在老年大学从事15年推动工作中,您是否可以给大家解读一下国家对老年大学的政策发展及方向?

凌先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的法律法规,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法律层面。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2018年12月29日提出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

第二,规划层面。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要求,扩大养老教育资源供给,扩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加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促进老年教育课持续发展。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要求,落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拓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加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促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老年教育。2019年6月,《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推动与养老服务上下游产业相配套的教育培训和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改善服务体验,扩大有效供给。2022年2 月,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为重点,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提出⿎励⽼年教育机构开展在线⽼年教育等。

第三,政策层面。2019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老年教育。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在第四“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十条指出:“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以上国家一系列法律、规划、政策来看,老年大学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提升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整个社会年轻化、健康化。

李文捷:老年大学关乎每位退休人员的生活方式以及幸福感。在老年大学能学到什么?老年人为什么要上老年大学?这方面凌局您也为我们介绍一下。

凌先有:老年人为什么要上老年大学,我归纳了以下5个方面。

第一方面退休出路,平稳过渡。在我担任离退休干部局局长并兼任老年大学副校长时期,有不少接近退休的同志,都向我打听,老年大学都开设了哪些课程、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学费等方面的情况,他们计划好,一退休就立即摇身一变,由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员,变成老年大学学员。老年大学的学习使老同志退休后实现了平稳过渡,减少了退休后的失落感、无用感、焦虑感。老同志在老年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找到“学生”的身份,可以让老年人不会感到被社会“边缘化”,在丰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很多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没有工作需要处理、没有没完没了的电话、也没有没完没了的会议,一下难以适从。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学习,老同志可以重新制定新的人生目标,每天投入到充实的学习中去,实现退休之后的平稳过渡。

第二方面追求知识,紧跟时代。当时退休人员对电脑还不精通,对手机功能使用仅限于打电话、发短信。老年大学通过电脑课,不仅学会搜索信息资料、编辑文档、存放资料,还学会了画漂亮的图、听音乐、看电影或动画片、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制作电脑课件、电脑翻译、照片修图等等。在上手机使用课的时候,很多老人学会了使用微信、发信息、发朋友圈、拍照片、发语音、视频聊天等等,能够很顺畅的与家里人聊天、与朋友视频,也学会建微信群、发微信红包、微信扫码付款等。现在新退休的人员,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本身就有学习知识、不甘落伍的心理。到老年大学学习,就是为了学习新知识,紧跟新时代。

第三方面充实生活,精神补钙。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吃穿不愁,生活无忧。可突然间闲下来,整日里无所事事,闲着容易生气生病。人常说:“人闲情绪多,百忙解千愁。”退休的老同志更需要精神文化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用知识为自己精神“补钙”。水利部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十分多样化,例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摄影、模特、文学欣赏等等,这些课程可以让老同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我了解到的,不少刚退休的老同志竟然在老年大学报了四个专业课,把一周时间安排的紧紧的。我见到几位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学员,他们每天参加学习,学习结束后还要练习、做作业等,忙得不亦乐乎,精神非常充实。因此,通过读老年大学,可以做到求知、求友、求乐,充实了老同志的生活,实现精神“补钙”,使老同志身心更加健康,心态更阳光,性格更乐观,生活更美好。

第四方面弥补遗憾,人生圆梦。一些老同志在青少年时代有自己的特长,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弹琴,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舞蹈等等。忙于求学考学,工作之后忙于事业家庭,在重重压力之下,这些兴趣爱好只有深深地埋在心里,没有办法去实施、去发展。退休之后,老同志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他们开始在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中,来寻找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弥补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我听到过一位老同志在送孙子去上学时,自豪地对小孙子说,你去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奶奶现在也在上老年大学啊,咱们都要好好学习。言语中,一种上老年大学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第五方面成就自己,幸福人生。老年大学不仅是圆梦的地方,还是成就自己的地方。水利部老年大学曾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举办的栏目,参加这些演出活动的老同志,工作一辈子都没有上过电视,退休之后竟然能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四川卫视、深圳卫视等荧屏上精彩亮相,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过的。因此,不少老同志感到读老年大学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他们在老年大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展示,有了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边静:水利部老年大学自2007年至今,已建校15年,积累丰富教学经验。因本部优质教学资源受时空限制,2019年开启智慧教室,打造智能云平台,升级高效课堂;还原线下真场景,提升教学品质;畅通内外双循环,推动联动共享,让更多老人走进课堂。在全国7.6万所老年大学中,首批176所全国示范大学,是其中4所国家部委机关之一。

水利部老年大学口碑非常好,在行业内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您提出的“长藤结瓜”办学思路,您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凌先有:水利部老年大学是2007年12月创建的。在老年大学成立前的2006年,水利部老年大学创办十多年来,已累计开班1093个班次,培训学员45667人次,教学成果和社会效益显著,水利部党组考虑到广大老干部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历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大江大河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为水利建设作出的辛勤付出,应该为他们晚年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建立老年大学是回报老干部历史贡献的重要载体,是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的具体体现。

水利部老年大学办学的主要特点是:面向行业和社会,采取“本部+分校+校外班”的“长藤结瓜”的办学模式。

一是校本部打造品牌,努力成为“常青藤”。老年大学创办十多年来,在中央国家机关多次获奖,在北京电视台《金色时光》栏目多次获奖,中央部委和地方有四、五十个单位来老年大学考察学习。随着水利部老年大学这个“常青藤”不断茁壮成长,我们想着如何使这个“常青藤”结出更多的成果,便构想出“长藤结瓜”的方式,让老同志足不出院,就可以享受到老年大学的教学资源,让水利部老年大学惠及更多的老年人。

二是面向部机关老同志,就近“结瓜”。为了让老同志就近享受老年大学的教学资源,我们在老干部活动站开办校外班,由老年大学派出老师到校外班为老同志授课,部机关的老同志足不出楼、足不出院,就能学习老年大学的课程。在我担任局长期间,部机关最多时有9个活动站开办了12个校外班,这12个教学班在满足老同志就近学习的愿望的同时,也对直属单位和所在社区开放,满足了老同志家属和社区老同志的学习需求,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部机关老同志与社区老同志的有效融合。

三是面向全国水利系统,纵向“结瓜”。水利部老年大学在武汉开办长江分校,在郑州开办黄河分校,在广州的珠江水利委员会、南京的水科院开办水利部老年大学校外班,建立定期教学交流机制,促进了水利系统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的蓬勃发展。水利部老年大学还与各个分校、校外班开展了老年大学教学与管理交流展示活动,大力推广教学管理典型经验,促进老年大学成果遍地开花,结出硕果。水利部老年大学还采取“互联网+”的方式,让偏远地区的离退休老同志都能享受水利部老年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水利部老年大学长江分校坚持送教下基层,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所在的社区和水利基层单位,深受社会各方面的欢迎。

四是面向社会各界,横向“结瓜”。校本部面向中央国家机关,全面实行资源共享。老年大学各个专业、班次对周边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乃至央企全面开放,广泛接纳来自周边30多个部委和单位的老同志入学,为财政部、中科院专门开设舞蹈班和电脑班,与兵器工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提供中医养生班的师资和教学场地。水利部老年大学还面向社会社区,建立共享联动机制。先后加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西城地区老干部(老年)大学教育联盟,形成了驻区中央机关、部委老干部大学、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及其分校资源共享联动机制,互相学习借鉴,加强阵地联用、活动联办、师资共享,为中央国家机关和社区老同志学习教育活动拓展了广阔空间。

据悉,《养老洞见》栏目是一个聚焦康养领域品牌传播的专业性新媒体,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年宜居养生专业委员会、北京瑞格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知学康养产业研究院、中开乐民(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银发时代北京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支持,由李文捷、刘岩萍、边静三位50+康养资深女士主理,下设四个主题系列栏目:走进·养老社区、适老·环境标准、对话·行业人物、研学·全球乐享,通过直播、沙龙、论坛、专访、小视频等方式,以专业的视角及轻松的形式,讲述养老故事、分享前沿知识、体验康养项目、解析痛点难点、洞察行业趋势,观照自我,成就他人,践行“养老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栏目。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