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组数据,说的是截止到去年底,我国超过60岁的人口数量居然有2.97亿,超过全国总人口数的21%。
同时还有一组数据,说我国人口出生最多的几年(1962年-1975年,每年新生儿数量都在2000万以上)的人,已经逐渐进入退休年龄。
这些人当中,有的身体还不错,自理生活没问题。
但也有些人身体大不如前,生活自理都成了问题,所以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失能老人越来越多。
根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短短3年时间,我国60岁以上的失能老人有4654万人。
这说明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而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也越来越多。
于是,问题就出来了,而且迫在眉睫。
首先是钱的问题。
我国养老金发放实行的是“现缴现付”机制,就是用现在的人交的社保,给退休的人员发放养老金。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交钱的人增加的趋势,远小于退休人员增加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养老金的资金池子会越来越小。
根据权威机构在2019年的预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资金池到2027年会有6.99万亿元。
而这一年也是顶峰,从2028年开始,就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而到了2035年,养老资金池将完全耗尽。
这意味着什么?说不好,但想想都后怕。
另外就是人的问题。
前文说过,失能老人越来越多,需要越来越多的机构和护理人员。
先来看两个数据:
1、济南某公立医院,可使用床位有3800多张,但院内具有护理资格的人员只有200多人,而且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中年人,甚至还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
2、某权威机构在2020年就曾测算过,当年养老护工的岗位需求在650万至730万之间,而同期养老护工的缺口,有300万至500万人。
护工队伍也老龄化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些端屎端尿、伺候老人的活,而且社会对护工这个职业的认可度不高,而且薪酬福利还没有保障。
换做是谁,只要是能挣点工资,都不会从事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工作,更别说年轻人了。
还要说说负担的问题。
先说数据。
也是根据机构的发布,在城镇和农村家庭中,用于失能老人长期护理费用的支出,占整个家庭收入的比例分别是40%和90%。
按照去年全国退休人员的平均收入3200元来说,乘以上面的比例,用于照顾时能老人的钱能有多少?这点钱能照顾成什么样呢?
所以说,如果家里有一位失能老人的话,那么这个家庭就会面临很重的负担。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国家当然也看到了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所以果断出手了。
首先是解决人的问题。
据悉,教育部拟同意成立康复类、民政职业类高校33所,用于解决亟待补充护理人员的问题。
就拿民政职业大学来说。
这所学校就是原来的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升级高校,也是民政部唯一的直属院校。
从这所学校开设的专业来看,就是为了未来养老工作而设置的。
比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护理、社会工作、社区管理与服务等专业,就是为养老机构、医疗康复机构打造人才。
而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则是为老人的身后事而准备。
其次是钱的问题。
养老的市场很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长期护理服务市场份额现在已有1万亿元,到了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1万亿元,而到了2040年,这个份额就会近6.6万亿元。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市场很大大,但资金缺口也大,人员缺口更大。
所以,老百姓着急,国家也着急。
这事想想都头疼。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的孩子从事护理职业,你会同意吗?